| 网站首页 | 本站新闻 | 杭州残协讯息 | 中途之家 | 康复医疗 | 人间真情 | 就业指导 | 学习资料 | 爱情小屋 | 

您现在的位置: 站起来公益网 >> 中途之家 >> 康复之星 >> 正文
[组图]吴霞:与轮结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残疾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6-13【字体:

11.jpg

(中国残疾人网记者陈曦图文报道)

命运双曲线

2005年,吴霞正式步入摩托车比赛的职业生涯。

她参加的第一场比赛是全国摩托车公路赛,记得那是上海站比赛前一天的晚上12点,赛道已经封闭了,场内寂静无声。一想到明天就要第一次正式参赛了,吴霞紧张地睡不着觉,她来到维修区内调教自己的赛车,一时大意没有穿戴防护服和头盔,试加减速时被重重地甩了出去,摔在地上。因为没有护具的保护,这次摔倒让她受了伤,不仅影响了她第二天的比赛发挥,也让她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摔倒的一刹那,我心里狠狠地想,以后再也不开车了!可从地上爬起来之后,我又把刚才的狠话忘了,以后不开了,那不更对不起我这一摔了啊!”吴霞说:“其实对于赛车手而言,摔倒是很常见的事,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我有一套自己设计的防护衣,一直是我的‘保护神’”。从这一次摔倒开始,吴霞一路前行,自2006年荣获全国公路赛长沙站冠军、珠海站亚军和全年总成绩季军后,又获得了新飞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超级摩托车CL2组别冠军、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CSBK北京站分站亚军、中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CSBK珠海站冠军。荣耀的光环突然间笼罩在吴霞的头上,一时间,她以“摩托女侠”、“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各大体育板块的宠儿,她似乎,前途似锦。

吴霞不会知道,同样是在2005年,上海市残疾人通讯里出现了的一条小新闻,时任上海市残联理事长徐凤建对台湾桃园“中途之家”进行考察。在发现“中途之家”的模式后,徐凤建认为自己终于能给邓朴方一个交代了。邓朴方曾对徐凤建说,“你是儿麻患者,不懂得截瘫患者的痛苦。肢残人并不是残疾人的天然代表,你也得理解盲人、聋人、精神残疾人的痛苦,才能够处处为残疾人着想。”这句话的分量不轻,似指责似教育,像块烙铁印在了徐凤建心里。自此徐凤建开始关注截瘫残疾人,当时,截瘫患者的康复更多注重急性期的治疗,但短暂的应急期过后,是康复领域的空白。在台湾桃园“中途之家”敞亮的教室里,徐凤建看到,这里没有一把椅子,一排排一列列都是坐轮椅的截瘫残疾人,这里教授截瘫伤友受伤后如何增强信心,如何生活自理;从轮椅上跌倒后如何起身到如何摇着轮椅爬坡,中途之家给了徐凤建很大的启发——越能自理,生活的信心越强,他要把这种康复模式带入到中国。

吴霞更不会想到,仅仅三年以后,她在赛道上会经历最后一次跌倒,从此,命运将她从摩托车的双轮上带到了轮椅的双轮上。

双轮交汇点

12.jpg

2008年日本SS600CC 女子组比赛计时赛现场,摩托车手与观众之间隔着厚厚的铁丝网,轰鸣的马达引爆了铁笼之外观众阵阵的呐喊声,吴霞穿着她的“幸运战衣”,压上头盔,发动了摩托车。这一年,徐凤建当选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中途之家”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上海作为试点地区,由上海市残联康复处负责开展,开始将康复重点转移到患者康复回家后情况的反馈、能力的重建、家庭与社会的回归。这种帮助截瘫残疾人重建生活的理念,让中国的截瘫残疾人康复进程自此从“医疗属性为主”正式转变为“社会属性为主”。

赛道上,吴霞的赛车一圈圈飞驰,一个个对手被抛在身后。她刹车高速过弯,车子竟然一点反应没有,前刹车的突然失灵让后轮产生“鱼摆”导致车子失控,她和另外一位日本车手发生碰撞,吴霞当场昏厥,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送到医院的,最后的记忆只停留在右手空空的刹车把上。她小时候,在江苏省盐城老家,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辆摩托车。她和弟弟常爬上父母的摩托车,想象自己终有一天能发动引擎、呼啸飞驰。19岁那年,高考落榜的吴霞到广州打工,广州是国内摩托车赛事的聚集地之一,每天晚上她总能听到广州白云山上引擎的轰鸣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一个摩托车赛车手,第一次摸到了那梦寐以求的跑车。从混迹于广州的摩托车圈子开始,她的胆量和天赋让她在成绩上崭露头角,而加入到专业车队后,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吴霞的妈妈并不同意她开摩托车,更不同意她以摩托车比赛为职业,记得2007全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她以2分18秒取得首发的成绩,刷新了当时珠海国际赛道的最快纪录。那一天珠海的雨下得很大,吴霞第一个冲出起点,并在第一个弯道后始终处于领跑的位置。雨越下越大,许多车手都出现了失误,为了帮助吴霞拿到冠军,她的队友一直为她保驾护航,利用战术将其他竞争对手挡在了不利的位置,直到她头一个冲向终点。那一天,吴霞拿下了生命中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全国总冠军,那一天,吴霞给妈妈报告喜讯,告诉她自己开的多快,多棒时,吴妈妈只是说:“你开慢点,开慢点啊!你还是找个好人家,嫁人吧”

... ...

病床上,吴霞睁开眼,她发觉自己动不了,她自己想,肯定又骨折了,又好几个月动不了了。医生给她的诊断报告写着,颈椎第五节粉碎性骨折、腰椎第六、七、八节骨折。这意味着,终生瘫痪。

中途有个家

11.jpg

2015年11月10日,在第六次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工作交流会议上,中途之家网站“霞光在线”创办人吴霞和金毅做了汇报,与会者包括中国残联贾勇副理事长、中国肢残人协会徐凤建主席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中途之家的相关机构负责人。贾勇副理事长说:“个性化辅具适配和量身定制服务是十三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霞光在线’要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并鼓励霞光在线为更多的伤友提供优质服务。”

在吴霞受伤的这几年中,她经历了所有中途致残者都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在日本疗伤期间,日本医生的语言她完全听不懂,开始也没有人忍心告诉她真实的病情,她还按照骨折的时间来计算自己重返赛场的日期;当她得知自己已经瘫痪,便寄希望于当代医学的奇迹;回国后,她每天用尽一切努力来做康复训练,希望那亿万分之一的幸运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当她的身体状况毫无改变,她确认了自己永远离不开轮椅了,她心灰意冷,不再去做任何训练,将自己封闭起来。她质疑过、抱怨过、诅咒过命运,但是,无济于事,命运如同疼痛不知、冷热不觉的下半身,与自己息息相关却又不属于自己。

直到当吴霞确认,她必须和这个“新的身体”一起生活一辈子时,她的下半段人生,才刚刚开始。

首要的问题,就是生活自理。吴霞发现自己一旦离开了护理人员。突然间什么都做不了了,她不知道怎么和那个“不听话”的身体合作,她不知道怎么自己穿衣服,也不会自己吃饭,除了截瘫伤友们口口相传的一些经验,没有人教给她怎么与这个“新的身体”相处。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上海的中途之家参观学习,那期间,她有一种获得了新生的感觉。“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高位截瘫者也能部分甚至完全生活自理,原来我们有这么多技巧和方法可以学习,原来曾经口口相传的‘常识’,很多都是错误的,甚至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在这次学习中,她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截瘫伤友,有些伤友的故事至今想起来“触目惊心”——有个女孩,十几岁受伤以后,20多年没有出过家门,她的身体状况其实比吴霞好很多,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做合理的训练,很多肢体功能已经严重退化了。当她第一次出门买东西,她甚至不知道怎么花钱。还有一位截瘫伤友,无意中得到了一台免费的轮椅,他并不知道这台轮椅不适合他的身体条件,长时间的错误坐姿让他的脊柱产生了严重的侧弯,已经无法挽回了。中途之家帮助了无数像吴霞这样的脊髓损伤者重新步入生活的大门,中途之家是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技能学习与康复经验分享的平台,更成为他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的舞台。 2015年5月,在中国肢残人协会的创意和受益下,吴霞和重度肢残企业家金毅共同创办的中途之家“霞光在线”,牵手互联网技术团队,搭建出一个脊髓损伤的大数据库,建立了中途之家云服务系统,让脊髓损伤者能够快捷查询附近的中途之家的信息,这种利用“互联网+中途之家”的服务方式,在开办五个月的时间里,实名注册会员超过3000人,其中十分之一来自青藏、新疆、云贵等西部欠发达地区。

吴霞对我说:“我不后悔”。在过去的采访中,我想一定有很多记者都会问吴霞一个问题,“你后悔吗?”我并没有问她,她却给了我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吴霞的“后悔”是指什么,我抬起头,看到这个干净整洁的屋子里,她化着精致的容妆,微笑地坐在我面前,还有她身边的老公一起说起他们5岁的孩子的趣事,我想,这个问题,就不应该去问。

敲开吴霞家的门,我看到一个精致容妆的女子,轮椅上的笑容阳光而灿烂。吴霞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女子专业级摩托车赛车手,曾在男性称雄的世界里睥睨群雄。出道3年后,在比赛中遇意外车祸导致截瘫。她创办中国首个旨在帮助截瘫伤友的中途之家“霞光在线”。我们笑谈,或许她的一生与“双轮”结缘,无论是在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双轮上,还是在轮椅的双轮上,她这辈子离不开“轮子”了。

作为记者,我时常感到以寥寥千字去概括命运的波峰波谷是何其艰难,又何况要勾画了了被访者的心路历程呢?命运,一定是中途致残者思考最多的问题,却也是最难开口的话题,就像一只手扼住咽喉,让人窒息。但其实,还有比这更难的,就是坦然地面对“命运”,渡尽劫波还依旧能够微笑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一点,我猜,或许吴霞做到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新闻 相关文章
    唐占鑫: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
    福建省厦门市脊髓损伤者“中
    浙江杭州建德市伤友汪贤宇的
    爱心大接力  重度压疮命悬一
    视频: 轮椅可以直接驾驶的摩
    轮椅上的奥运冠军:拼搏点亮
    女子高位截瘫做微商年赚30万
    轮椅丈量橘子洲 全国性助残公
    全国44位高位截瘫残友 相约洛
    脊髓损伤患者的艰难康复路